登录 新用户注册
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排序:

  •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实用技术
  • 李春萍 / 2020-01
  • 本书从生活垃圾的特性出发,针对生活垃圾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全面系 统地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关键技术环节,并列举了相关案例。 本书旨在通过对生活垃圾的理化特性、干化技术、RDF制备技术、入窑影 响等关键技术环节与典型案例的阐述,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企业提 供一些理论知识和指导意见,使其安全环保地处置生活垃圾,减少垃圾处置 对水泥窑产生的影响。 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第二章综述了生活垃圾概况及生活垃圾常规处 理方法;第三章介绍了水泥生产工艺及协同处置的优势;第四章分析了生活 垃圾的理化特性;第五章、第六章分别对生活垃圾的生物干化和热干化技术 进行了探讨;第七章、第八章为垃圾衍生燃料制备技术及RDF热处理特性; 第九章为处置垃圾RDF对水泥窑的影响;第十章总结了国内外协同处置垃 圾的案例。全书内容全面,技术实用,案例丰富。
  • 售 价:110.40

  • 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施工图解
  • 李建军,张广辉, 王雪松 / 2019-12-01
  • 全书由6个部分组成,包括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施工工法中的主辅材及工器具、新建项目施工工法、维修项目施工工法详解、细部节点处理详解、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式、经典案例。本书可供防水施工技术人员及防水施工工人作为工具书使用。
  • 售 价:46.40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
  •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19-11-01
  • 本次出版《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旨在对天津水泥院当前的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装备、绿色矿山与骨料、绿色低碳环保、BIM 技术应用、智能化工厂、装备产品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等技术及产品成果进行系统性总结,成为与广大客户、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客户需求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天津水泥院将秉承“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真诚期待与客户共同对天津水泥院的技术进行打磨与提升,共同推动天津水泥院乃至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
  • 售 价:158.40

  • 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筑路材料
  • 杜晓蒙 / 2019-11-01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把建筑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之一。要处理、处置好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实现高质量的综合利用是关键。我国已开发了大量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技术方案,但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来看,这些处置方案仍需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因此,要大力提倡创新和优化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获得具有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再生产品。 我国早期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堆放与填埋,实际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将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工程中则是现阶段建筑垃圾的重要消纳方式之一,可以将建筑垃圾用于回填路基,作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粒料应用于底基层中,工业固废根据自身性能、粒径等因素可作为骨料或胶凝材料加以利用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的全组分、多层次的综合利用。 基于此,本书特组织了多位有丰富经验的建筑垃圾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科研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他们将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与建筑垃圾行业变化相结合,编写了《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筑路材料》一书。本书主要介绍了利用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来制备筑路材料,主要从所用原材料、设备、工艺、应用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地聚合物基绿色胶凝材料等方面展开研究。
  • 售 价:62.40

  • 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2018)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建筑材料测试 / 2019-09-01
  •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城市成为了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绿色建筑是生态城市的根基,2013 年1 月1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 号),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 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选用绿色建材是业内共识,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各项功能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承载着节能、节水、节材和保障室内环境等重要作用,对建筑材料的选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绿色程度。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建材工业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着力点。因此,《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并要求“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C)从“十五”开始,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对绿色建材的评价方法以及绿色建筑选用产品的技术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在上述工作基础上,CTC 分别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进行绿色建材评价技术的研究与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的制订。 为促进绿色建材行业发展,引导绿色建筑选用绿色建材,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绿色建筑选用产品”证明商标。该证明商标是用于证明建材产品的性能符合绿色建筑功能需求的标志,受法律保护。每年获得“绿色建筑选用产品证明商标”的企业产品将入编《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 《2018 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包括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相关政策、证明商标管理办法以及2018 年度通过认定的二百余项绿色建筑产品,分别按照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分章节予以介绍。《2018绿色建筑选用产品导向目录》将引领国内绿色建筑的建设模式,搭建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的桥梁。该书旨在为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供应商提供绿色建筑选材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向开发商和建筑师介绍建筑材料新产品、新功能、新应用,将优秀的企业和产品提供给绿色建筑开发商、设计师和建筑师,凸显产品高端优势,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优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 售 价:214.60

  •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
  • 陈一全 / 2019-09-01
  • 《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实践探析与发展策略》一书共包括八个章节。第1章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用能现状、建筑节能发展背景、外墙保温技术发展背景与应用现状、外墙保温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技术体系进行了规律性的特征总结,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应用的可行性建议策略。第2章针对建筑保温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安全适用性问题,创新提出了修订建筑保温工程“使用年限” 术语概念和采用建筑保温工程考虑建筑工程可靠度设计的“设计使用年限” 新思路,并建议修订各相关标准并保持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标准》GB50068设计概念上的一致性,合理界定包括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内的建筑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合理解决这些工程应用实践问题,尤其是解答一线工程设计人员及广大工程应用人员的困惑之处。第3章就北方典型寒冷地区的山东省居住建筑由节能65%至节能75%设计时的各类外墙保温技术增量成本进行了分析对比,基于工程案例予以翔实阐述,指出不同建筑保温技术体系在现阶段节能、防火等工程应用方面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保温技术体系在不同节能率设计时的增量成本探析,并明确指出“设置节能型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0h的外门窗”是影响现阶段各类保温技术体系增量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也建议性地指出了各类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等在具体依据现行防火设计规范时的“擦边球”设计应用问题和可行性解决策略及方案。第4章在原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四大类型基础之上,根据目前工程应用实际和技术体系特征,本着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掌握的应用原则,重新科学划分了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的“新四大类”技术体系,重点就常见的5类夹芯保温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6类有机保温材料和4类无机保温材料共10类免拆保温外模板类现浇混凝土一体化技术、4类装配式预制墙体类一体化技术体系和4类自保温砌体类一体化技术,共计23种典型构造形式的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分别从其技术特征、系统构造、材料组成、适用条件与范围、应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与研究探讨。尤其是在防火设计应用方面,第5章列举了十余年来国内典型火灾案例,总结了北方寒冷地区民用建筑节能与防火设计特点,结合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保温材料的防火设计应用问题,给出了现阶段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体系的防火设计与工程应用对策,并就建筑保温一体化技术所构成的“复合保温墙体” 耐火性能及耐火试验试件制作条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性探讨。第6章和第7章对工程设计一线人员和工程应用人员普遍关注的建筑保温系统尤其是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在抗风荷载设计、抗震设计及抗震试验方法适用合理性等方面问题,以寒冷地区山东省节能75%设计时80mm厚模塑EPS保温板薄抹灰系统、120mm厚岩棉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和保温芯材55mm厚FW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墙体保温系统三类典型应用的保温技术体系为例,分别进行了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并就设计结果和现行有关技术应用规程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研究,尤其是对现阶段该三类典型保温技术的锚栓等连接件的设计安全性提出质疑,借助严谨详细的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给出了其抗风荷载和抗震设计时适用工程实践应用的保温系统连接安全性要求。本书第8章总结了现阶段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体系工程应用规律和技术特点,在技术构造发展特征、原材料应用、“材料防火”向复合墙体“构造防火”的设计应用思路和合理利用B级保温材料尤其是B1级保温材料、适用范围和技术应用领域、生产施工工艺和建筑工业化应用前景等方面给出了可进一步指导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可行性发展应用的策略建议,为我国现阶段科学发展和推广应用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 售 价:44.80

  • 数字量化混凝土实用技术操作指南——机器人帮我搞试配
  • 朱效荣,薄超,王耀文,王燚堂 / 2019-08-01
  • 《数字量化混凝土实用技术操作指南——机器人帮我搞试配》一书分为十五章,主要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的技术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理论、混凝土的机器人试配技术、掺助磨剂水泥的性能研究、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速凝剂的研究与应用、免养护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不发火混凝土、喷射气密性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石灰石矿尾矿再生骨料混凝土、铁尾矿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扭矩测定仪、工程质量事故司法鉴定实例。书后还有附录A耐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附录B混凝土常见疑难问题分析和附录C数字量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调整试配实例。 通过混凝土智能化技术准确计算并配制出符合施工要求的产品,使配合比设计不再依赖工作经验,原材料选择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实现水泥、矿渣粉、粉煤灰、硅灰、石粉、砂子、石子和外加剂的科学合理配置,将混凝土生产环节由传统的实践验证性转化为准确的数字量化管理,提高混凝土生产环节的定量、定点和靶向性,达到控制混凝土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生产过程的有序进行,保证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混凝土产品。尤其混凝土试配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技术人员的计算劳动量,提高混凝土试配的成功率,保证配制出优质的混凝土,满足土木建筑、市政工程、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施工、水电站、核电站和海工工程的需要。
  • 售 价:115.00

  • 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
  • 杨永起 / 2019-08-01
  • 本书是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第八项技术———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以及北京市新型防水产品应用技术, 由施工和生产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共同编写。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初, 当时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建筑业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设部提出“四节三高”, 即“四节” ———节能、节材、节水、节地, “三高” ———提高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为了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积极建设的方针, 建设部组织专家针对建设急需的、应大力推广的技术, 编制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1994 年8 月建设部发布“关于1994 年、1995 年和“九五” 期间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的通知” 的文件。自此,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经历1998 年版(10 个大项43 个子项)、2005 年版(10 个大项94 个子项)、2010 年版(10 个大项108 个子项), 发展到现在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2017 年版)。 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防水分会以2017 年版中的十项新技术中的第八项“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为要求, 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生产单位、检测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经研讨后确定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部十项新技术(2017 版) 中的防水技术, 结合工程应用编写了《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出版本书的目的在于结合北京市等地的工程具体情况, 推广新的防水产品、新的防水系统、新的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提高建筑物防水的质量, 宣传新的防水产品和防水系统, 鼓励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扩大新技术应用单位的信誉, 树立企业形象, 为防水行业互相交流和借鉴提供平台。 本书在防水行业各方的支持下完成了编写工作, 参加本书编写的单位和专家用一个个高质量的案例, 反映了我国防水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此, 编委会对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编写过程中因时间紧等多种原因, 难免有不足之处, 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 售 价:70.40

  • 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型土质覆盖层工程应用和现场试验研究
  • 焦卫国 / 2019-08-01
  • 《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型土质覆盖层工程应用和现场试验研究》一书收集了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的气象特征,测试了黄土的持水与导水特性,据此评估了黄土做西北地区封顶覆盖层材料的可行性。依托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封顶覆盖工程,建设了国内首个土质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在试验基地开展了黄土/碎石毛细阻滞覆盖层现场极端降雨试验和自然干湿循环条件下的长期监测,测试了覆盖层中水分和孔压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规律及水量平衡关系,测定了黄土/碎石覆盖层的最大储水能力,验证了黄土/碎石界面间的毛细阻滞作用,阐明了植被条件对土质覆盖层水力响应的影响规律,针对西北地区气象条件提出了毛细阻滞型黄土覆盖层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西北地区建议覆盖层结构。
  • 售 价:54.40

  • 节能材料检测技术
  • 李江华,李晓峰 / 2019-08-01
  • 《节能材料检测技术》全书由7个任务组成,包括节能检测行业认知、建筑传热过程、热量测量、保温材料检测、墙体保温隔热系统检测、非透光围护结构检测、门窗检测。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又可作为建筑节能检测行业技术人员的参考及培训用书。
  • 售 价:44.80